会议专题

文化批评向何处去?

  本文论述了作为面向普通公众的公共性写作,文化批评既是非学院、非精英化的,同时又是批判性的。针对中国的消费主义和日常生活文化,目前文化批评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是建构一种具体的、立足中国本土语境的政治批判话语。从这种政治批判话语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当今中国文化(以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为标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众的政治冷漠、犬儒主义与畸形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深度结合。与革命时期的全面禁欲不同,后革命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主义和物质主义,在坚持革命时期的政体和意识形态(俗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吸纳了消费主义,鼓励国民把精力投入到日常消费(理财治家、崇拜明星、追逐时尚、健美塑身等等)中。<br>  因此,真正有力的文化批评不是审美批评,也不是道德批评,更不是宗教批评,而是政治批评。对大众文化做出审美价值、道德价值的高一下评判和等级鉴定,并非不重要,但不是文化批评的职责所在。

文化批评 消费主义 日常生活文化 意识形态 公共性写作

陶东风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文学理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对话”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化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三届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3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