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质轻文”:“他者”视域下的《南华真经》注疏群体文质观探析
成玄英、陈景元、陆西星、程以宁等人注解疏通(《南华真经》时,继承了道家《庄子》“尚质轻文”的审美主张,但四人审视文质的立论视角却迥然相别。自西汉以后,儒家既已将论人、论史的文质观延展到了文学领域,并且无论是论人、论史或论文,儒家都主张文质彬彬的审美标准。但成玄英等四人的文质标准主要用于论人或论史,且他们“尚质轻文”的标准与儒家“文质彬彬”的文质审美要求,显然是相对立的。成玄英、陈景元、陆西星、程以宁等人所属的道教文化,虽然一直在借鉴儒家思想文化精华,但道家道教文化一直是儒家文化的“他者”,且成玄英、陈景元、陆西星、程以宁四人之间其实也互为“他者”。在“他者”视阈下,四人文质观的内在差异以及儒道两个文化场域在文质思想上的差异性,其内在原因昭然若揭。
南华真经 注解疏通 尚质轻文 审美标准 文质观 道教文化
李雄燕
陕西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文学理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对话”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化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三届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00-105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