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必净干预下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结构及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背景:<br> 百草枯(paraquat, PQ)对人毒性较高,是人类急性中毒病死率最高的除草剂。中毒后存活人群中绝大多数患者存在肺间质纤维化。中毒发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PQ为一种电子受体,作用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造成组织细胞的氧化性损害,目前尚无肯定的特效解毒药剂。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场所,细胞氧化功能的中心,其形态结构、数量分布以及代谢反应等均易受细胞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的。因此,线粒体是细胞病变或损伤时最敏感的指标之一,也是分子病理学检查的重要依据。<br> 目的:<br> 本研究通过建立PQ中毒大鼠模型,应用透射电镜察看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趋势,以组成胶原纤维之经辅氨酸的含量和肺组织masson染色结果反映肺纤维化的治疗结果,探讨血必净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及百草枯致肺纤维化机制中又可能的触发点。<br> 方法:<br>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PQ中毒组(CPQ组),PQ中毒+血必净解救组((PX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三大组,每组设ld,3d, 7d, 14d四个观察时间。其中PQ组对大鼠采取灌胃法造模(PQ5Omg/kg,C组给予1ml蒸馏水灌胃。PX组于染毒后30min给予血必净腹腔注射4ml/kg, 2次//d,间隔12h, PQ组和C组大鼠灌胃后30min以生理盐水4ml/kg腹腔注射,2次/d。于各观察时间点第二次干预后30min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样本分别进行经辅氨酸定量,电镜超微检测及Masson, HE染色。<br> 结果:<br> (1)肺组织HE染色中PQ组3d时炎症表现最重;7d以后,肺泡腔内渗出液开始机化,成纤维细胞肥大,分泌纤细的胶原纤维,可见肺泡腔内纤维化;14d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肺泡结构萎陷、破坏,胶原沉积,肺纤维化初步形成。各时点PX组病理变化较PQ组程度较轻。<br> (2)Masson染色可见PQ组14d时肺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C组和PX组,染毒组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C组。<br> (3)PQ组7d,14d肺组织经脯氨酸(HYP)含量与C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PX组与PQ组相比,7d,14d时HYP含量明显低于PQ组(P<0.05)。<br> (4)电镜观察:PQ组14d线粒体相对较少,多发生变性,肿胀和破坏;肺组织局部基膜卷折,肺泡塌陷,间质胶原纤维增多,局部纤维化逐渐明显;各种表现较PX组严重。<br> 结论:<br> 血必净能减少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减轻肺纤维化,降低病情严重程度。
百草枯 肺组织结构 血必净 肺泡上皮细胞 线粒体超微结构 炎症反应
胡明 吴伟 李延辉 贾晓君 张长春 于岱成 王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72-478
2011-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