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补偿质量问题浅析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是工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驱动机械设备之一,属于电感性负荷,其功率因数一般在0.75~0.90之间,一般达不到电力部门的要求,要进行功率因数补偿。功率因数补偿既不要补偿至1时易产生谐振,也不能过补偿,影响电能质量,也不太经济。功率因数补偿方式最常采用并联电力电容器来解决,也因此产生了诸多影响因素。推导公式k≈ksm*kdm (ksm为无功增量变化率,kdm为功率因数目标值变化率)为因补偿不足,补偿后功率因数的实际值与目标期望值的相对误差的理论计算公式,它表明还差多少才能补偿到目标期望值。电力电容器因电压参数变化造成功率因数补偿不足,从无功增量变化率ksm=dQ/Q=2*dU/U*100%≈2*ΔU/U*100%=-31.1%中说明,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电力电容器因电容参数容差变化造成功率因数补偿不足,从无功增量变化率ksm=dQ/Q=dC/C*100%≈ΔC/C*100%=-5.0%中说明,为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电机标准对功率因数有容差考核如按保证值设计造成功率因数补偿不足,从公式-(1-cosφ)/6/cosφ*100%中说明,为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负载变化造成功率因数补偿不足,从图表一中说明,在0.9倍额定负荷至额定负荷之间来补偿最适宜,为应加强重视的影响因素。因无更多的文献资料去指导我们解决功率因数补偿质量问题,综合诸多影响因素并参考部分文献资料得出计算补偿无功功率的经验公式:补偿无功功率Q=-k*P1*(tgφ1–tgφ0)= 2*π*f*C*U2 和电容器并联组数N>Q/(q*U/U’)。
电感性负荷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功率因数补偿 电力电容器
何子先 周奇
重庆市电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重庆 401329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346-350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