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直流正电晕放电微观特征量仿真研究
电晕放电是输电线路设计和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国超、特高压建设的全面展开,电晕放电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空间电荷是影响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与电晕放机理和起始、自持条件紧密相关。本文提出了流体-化学动理学二维正电晕放电混合模型,该模型包含12种粒子间的27种化学反应,并且考虑光电离的影响。基于上述模型,本文研究了棒-板电极正电晕放电过程中的电场分布、电子温度分布的发展规律,并对电晕放电过程中粒子的成分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电子、正负离子在放电过程中的生成规律及对电晕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电晕放电过程中,电子温度分布和电场强度分布曲线相似,电子密度维持在1019 m-3左右。O4+密度是放电过程中数量最多的正离子,O2+和N2+在二次电子发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O2-离子是负离子中数量最多的粒子,由于负离子在电晕放电过程中数量较小,因而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正电晕 空气 仿真 混合模型 微观特征量
伍飞飞 廖瑞金 夏娇妮 罗叶 彭雷
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0 重庆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重庆 400039 四川省电力公司达州电业局,四川 635000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683-688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