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的中国耕地非农化碳收支计量研究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耕地非农化日益加剧,带来生态环境和温室效应压力不断加大.鉴于此,本文将传统研究焦点(耕地非农化)与当前热点(低碳经济)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重点仿真量化1996-2020 年间耕地非农化带来的碳收支盈亏量.结果表明:(1)我国耕地面积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建设用地呈递增状态,且前者减少速度快于后者增加速度,仿真结果预测,耕地面积由1996 年19.40×108 亩减少到2020 年18.06×108 亩,建设用地面积从3.60×108 亩增加到2020 年4.60×108 亩.(2)我国耕地非农化速度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说明我国耕地非农化的重点区域集中在东部地区,计量结果发现,全国耕地非农化碳汇量从1996 年7.90×108t/年减少到2020 年7.48×108t/年,碳源量从1996 年9.34×109t/年增加到2020 年1.17×1010t /年.(3)全国耕地非农化碳收支表现为碳源且总体上呈递增趋势,模拟结果显示,2020 年东部地区碳收支量最大为5.03×109t /年,占全国碳收支量的47.63%,西部次之为2.28×109t /年,占21.59%,中部略小于西部为2.17×109t /年,占20.55%,东北地区最小为1.08×109t /年,占10.23%.由此建议,应该强化东部地区的耕地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其碳汇作用,同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利用率,减弱碳排放量,进而实现耕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碳收支平衡和低碳发展.
farmland convers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source carbon budget china
李效顺 曲福田 张绍良 何冠聪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 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社会管理创新与土地资源管理方式转变
南京
中文
186-200
2012-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