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耕地面积变化比较及启示
研究目的:借鉴环境经济学方法,构建耕地面积变化综合分析框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总结、比较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耕地面积变化规律,并试图为我国耕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对数平均Divisia 指数分解法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和日本的耕地损失均呈现倒”U”曲线形状;(2)从影响机理来看,规模效应是影响耕地减少速度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降低耕地减少速度的重要力量,结构效应对耕地减少速度有轻微的正向影响;(3)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土地利用更为粗放,其原因不在于中国经济规模扩张的速度,而在于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较低的科技进步水平.研究结论:应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相关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实现保护耕地红线目标.
land economics farmland area economic decomposition comparison implication
刘子铭 冯淑怡 曲福田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社会管理创新与土地资源管理方式转变
南京
中文
508-515
2012-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