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运用证素和脏腑辨证探讨并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变本质

目的:利用证素和脏腑辨证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病性的分布,并对其共性和特点 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规律,以期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变本质特点,并比较两种 方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变本质的认识有何异同。方法:以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诊断标准为标准纳入 病例,脏腑辨证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 年于重庆推出的《功能性消化 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进行临床辨证,证素辨证参照“600 常见症状的辨证意义”(《中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设定调查问卷表,进行问卷调查,将相关统计数据输入证素辨证软件进 行辨证,统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位、病性证素分布,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证素分布特点,明确其病 变本质,分析两种辨证方法在临床运用上的差异。结果:(1)病位证素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主要为:证素 辨证为:胃82(68.33%)、肝58(48.33%)、脾51(42.50%)、肾9(7.50%);脏腑辨证为:胃91(75.83%)、 肝54(45.00%)、脾53(44.17%)。(2)病性证素频率从高到低排列:证素辨证为:气滞81(67.50%)、 气虚68(56.67%)、阳虚23(19.17%)、湿18(11.67%)、热14(15.00%);脏腑辨证为:气滞67(55.83%)、 气虚53(44.17%)、湿13(10.83%)、热13(10.83%);(3)证素合并出现:病位证素胃、肝常与病性 证素气滞相合而病,病位证素脾常与病性证素气虚、阳虚或湿热合并发病。结论:(1)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病变本质表现为:在病位上与胃、脾、肝密切相关,在病性上多表现为气滞、气虚、阳虚和湿,且多 数为多证素合并发病。(2)证素辨证和脏腑辨证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基本病变本质的认识基本相同,仅存 在较小差异,故证素辨证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3)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变本质在病位上主要在 胃,与脾、肝密切相关,在病性上多为气滞、气虚、阳虚和湿、热,因此对其预防应注意顾护脾胃、调 畅情志,调节饮食,治疗上应以健脾益气为主,据病人具体情况给予温阳或清热化湿治疗。

能性消化不良/病名 证素辨证 脏腑辨证/诊断

林平 刘广棵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国际学术大会暨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年会

南宁

中文

1-14

201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