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知和而和和而不同义与之比 —《论语》对求“和”工具化问题批判、分析、解决的现代启示

《论语》中提出了“知和而和”的问题,即存在将“和”这个目标工具化、手段化 的误区,而其原因在于未区分“和”与“同”的差别,真正的“和”是“和而不同”,非“同而不 和”。要解决这一问题,孔子提出了“义与之比”,即以正义为标准和参考推行“和”的目标。这 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知和而和 和而不同 义与之比 和谐社会 工具化

张义生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哲学系,山东省青岛市,266071

国内会议

2012年山东社科论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589-592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