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糊精包结络合作用形成的纳米粒子作为喜树碱载体的应用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由含有环糊精基团的聚合物自组装成的纳米粒子体系及其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成为近几十年纳米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因为其除了具有普通纳米粒子的一般特性外,又兼具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可调性。喜树碱是S-期型抗癌药物,它通过和DNA 拓扑异构酶I(DNA topoisomerase I)的相互作用,在DNA 复制期间,让DNA 双链断裂,导致细胞死亡,对治疗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疗效。但研究表明,喜树碱存在PH 值依赖的内酯环形式和羧酸盐形式的平衡。在正常生理pH 值范围内其20 位的羟基能与邻位的酯羰基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内酯环易于水解开环形成羧酸盐形式而导致其抗肿瘤活性活性大大降低(羧酸盐结构抗肿瘤活性只有内酯环结构的10~20 %),并且快速开环的过程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毒性。并且在生理环境下的差的水溶性(小于10 μg/ml)也限制了喜树碱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本文合成了一种全亲水性嵌段共聚物,一端为聚乙二醇(mPEG)链段,另一端为侧链修饰了β-环糊精(Cden)的谷氨酸(PLG)链段。利用环糊精基团与抗癌药物喜树碱(CPT)包结络合作为驱动力能诱导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以mPEG 链段为壳,PLG-g-Cden 链段为核的纳米尺寸胶束。DLS 显示该胶束水合粒径大约106 nm,具有被动靶向的特点。而且稳定性测试说明在该胶束的保护下,CPT 具有抗癌活性的内酯环形式能够在生理盐水中得到大量的保存,并且随时间变化,其内酯环形式的百分比并没有太大变化。体外毒性实验也说明了相比于游离态的CPT,包载CPT 的聚合物胶束对于L929 细胞显示出较小的细胞的毒性,这是由于药物在细胞内的缓慢释放造成的。以上所有内容均证明该聚合物成为一个良好的药物载体的可能性。
Micelle Cyclodextrin diblock-polymer Complexation CPT Stability Cytotoxicity
杜芳 余家会
华东师范大学新药研制中心,上海 200062
国内会议
2012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第三届上海交通大学医(理)工研究生学术论坛
上海
中文
1-13
2012-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