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EFL 学习者英汉/汉英笔译测试研究综述
翻译能力是我国EFL 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组2004;教育部2007),如何帮助他们发展该能力是译学界和教学界共同的任务。本文拟在两个前提下综述我国大学生EFL 学习者大规模英汉互译笔译考试的特点。首先,心理测量的本质是通过对被测量能力的外显行为取样来推断受试的目标能力水平。其次,翻译能力测试不同于语言水平测试。前者注重检验考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如双语转换能力、对待和处理两种文化的态度及能力等(穆雷2006)。后者通过对考生听、说、读、写、译技能进行取样做出有关其语言水平的推断。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翻译考试定位模糊、取样量小、相关效度验证研究缺失;翻译考试研究量少面窄、以定性分析为主,滞后于考试实践需求;应提升我国大学生EFL 学习者翻译能力检测的地位和层次;有针对性地综合利用不同题型检测翻译能力;依托Messick 效度整体观(1989),借鉴基于论证的效验框架( an argument-based approach) (Kane 2006),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多特征多方法(Multi-trait multi-method)和结构方程模型等,针对不同考试中的翻译任务进行。
张新玲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 200444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547-548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