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民健身活动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近二十年来,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这不仅体现在中国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中创造优异成绩,更表现为中国群众体育快速发展和在构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增强人民体质和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加强群众体育法规建设。2009年中国政府颁布《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各级政府都把群众体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条例》,政府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群众体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保障,确保全国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二、加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政府均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建立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构建全民健身信息网络。目前,中国共有各类体育场馆100万个,相当于每10万人约有76个体育场馆,要求各类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全国体育社会指导人员人数达到65万人。政府通过农民体育工程,雪碳工程等,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使农村体育设施明显改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达231306个。三、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8月8日为中国全民健身日,全国各地均举行各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国家定期举办全民参与的全国性群众体育比赛,包括体育大会、农民运动会、民族运动会和大学生运动会等,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同时各地分别举行具有区域性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四、群众体育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1、体育活动参与人数明显增加。根据2007年对中国88625人的入户调查结果,中国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到3.4亿人,其中城镇2.18亿人、乡村1.22亿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比例为28.2%。2、体育活动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和体质状况。国民体质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2005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国民身体素质综合指数较2000年提高了3.43%,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提高了0.75%。3、体育活动在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上世纪50年代初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3岁,体育活动与疾病防治、合理营养等认为是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4、体育活动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生活方式。体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大众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幸福指数具有重要作用。
田野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3
2011-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