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构建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

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综合实力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省份之一。2010年人均GDP超过7700美元,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江苏各级政府更加关注公共体育服务,提供基本的公共体育设施和便民服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体质健康水平。但是,由于江苏长期以来形成的地域、城乡差距,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方式、内容均有差距,公共体育服务的物质基础还不够扎实,社会所能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与经济快速发展后公众精神文需求快速增长的现实需求,是一对矛盾。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区域差距较大,是江苏公共体育服务所面临的挑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早在2002年就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提出了要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让公众享有均等的、普惠的公共体育服务。2003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2007年,提出积极兴办公共体育事业,让更多的人享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近年来,江苏从四个方面,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一是以均等化为宗旨,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责,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公共体育服务的规划、政策、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技术或服务标准,落实建设资金,加强工作指导和督察,并在规定各地提供基准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基层按照实际情况提供基本服务;市县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组织实施,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把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落实配套资源和建设用地,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等。二是以保基本为原则,加大公共财政对城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力度,自2005年开始,每年从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提取2个百分点作为专项引导资金,扶持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各地政府加大投入。2006-2010年,全省累计完成体育固定资产投入16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32亿元,占总投入的82.5%。在全省18000个行政村最低建设一条健身路径和一片篮球场,在自然村建设了5万个小篮板工程,在900余个乡镇建设体育健身中心。三是以广覆盖为目标,探索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作为最基础、最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体育基础设施必须由政府为主导提供;其它方面可以由政府直接生产,也可以由市场或第三部门提供,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保证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以多元化保证均等化和普惠性。绝大部分市县建有体育中心,万人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16547平方米,国民体质测试服务、体育健身指导服务、体育社团组织服务基本覆盖到群众身边。四是以市场化为手段,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内容的多样性,在加大政府提供力度、保证群众基本性、基础性体育需求的同时,通过市场手段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服务,已经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并存,高中低档健身休闲产品同在的市场格局,可以基本满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收入、不同文化层次体育消费的需求。公共体育服务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提供,保障公民基本体育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或以公益性为主的体育产品、服务的总和,服务对象是面向基层、面向城乡居民,服务内容是为民众提供基本和普惠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与此同时,发挥市场和第三部门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提高供给水平和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江苏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城乡差距和供给不足的矛盾。下一阶段,将进一步调整公共体育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先投向基本体育公共服务;明确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和标准,在城市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实现城乡基层体育设施要更高水平上的全覆盖;加大对经济薄弱和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扶持力度,实现基本体育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拓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渠道,发挥市场机作用,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充分参与的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

殷宝林

江苏省体育局,南京体育学院党委

国内会议

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

北京

中文

1-13

2011-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