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9 岁不同体力活动背景人群运动时心血管风险评估
当前针对40-49岁中国人群运动心血管风险评估研究欠缺。本研究调查40-49岁中国人群体力活动情况及与健康关系,并对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背景健康人群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提出安全运动建议,预防运动时心血管风险发生。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设计改进IPAQ与自设问题相结合问卷,通过加速度计检验效度以及不同时间填写相同问卷检验信度后对40-49岁401名男性(44.2±3.1岁),374名女性(44.5±3.3岁)城市人群进行体力活动、健康及膳食调查。第二部分:从研究第一部分中选择具有不同体力活动背景(不足;中等水平;体力活动高水平)且符合要求的195名男性(44.1±3.7岁)与196名女性(44.6±3.4),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受试者蹬骑CUSTOMedEC3000功率自行车进行起始负荷25W,每两分钟递增25W运动直到出现终止情况。测试终止标准参考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八版)运动终止标准”26”制定。运动前后测试血压、心率、PWV、ABI,同时测试心肌酶系、hCRP。运动期间测试VO2、ECG、BP、RPE。结果:第一部分:1.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各等级体力活动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日常体力活动中轻微活动占30%以上。2.体力活动水平提高降低男性健康风险,对女性健康风险影响不大。3.工作有关体力活动水平提高,健康风险呈上升趋势;交通有关体力活动水平提高对男性与女性健康风险影响不一致;中等水平家务有关体力活动降低健康风险。休闲有关体力活动水平提高,健康风险呈上升趋势。4.总体体力活动较中等至大强度体力活动引起的CVD及相关不良反应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5.不吸烟、油脂及盐分摄入适量或减少降低健康风险,水果与蔬菜摄入量对健康风险影响不一致。第二部分:6.体力活动水平提高,CRF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女性各类型体力活动与CRF存在显著关联(P<0.05);体力活动水平提高,WBC、RDW增加,CRF水平提高,WBC、RDW下降。体力活动与CRF水平提高,改善血脂。7.体力活动与CRF水平提高,活动能力、心脏功能呈上升趋势,CRF下更为明显;PWV、ABI呈下降趋势;心电ST与心肌酶AST反映心肌缺血情况呈上升趋势;8.体力活动与CRF水平提高,安全活动负荷上限呈上升趋势。结论:1.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对男性健康风险影响较女性明显;2.40-49岁城市居民工作有关体力活动健身作用不明显不能替代健身,其他体力活动对健康有影响,可在适当替代健身;3.不吸烟、降低油脂与食盐摄入有利于降低健康风险;4.体力活动水平提高促进CRF,提高运动能力、心脏功能;5.体力活动水平提高,降低血管硬度与血管堵塞情况;6.体力活动水平与CRF提高,提高安全运动上限。
Graded exercise testing (GXT) cardiovascular risk physical activity (PA) body mass index (BMI)
谢敏豪 苏浩 王卉 王馨塘 严翊 林家仕 赵岩 杨月琴 李良
北京体育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7
2011-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