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分析
1.研究目的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高校教师压力持续增强,群体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状况令人堪忧。本研究采用调查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北京市15 所高校(具体数据)教师进行调查,旨在了解普通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状况,分析其体育行为的特征,并探讨影响大学教师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2.研究方法2.1 研究内容(1)北京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现状(2)高校体育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2.2 研究参与者2.3 测量工具自编《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参照2001 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对“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经过三轮专家评议,制定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北京市高校教师基本情况、体育锻炼行为(包括频率、时间、强度、项目、空间、组织形式)基本状况以及影响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等方面共计题项22 个。3.结果与分析3.1 北京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现状3.1.1 体育锻炼频率特征教师每周有规律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124 人,符合体育人口标准(每周3 次或3 次以上)的比例低,仅为19.5%。其中女教师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现象比较严重,中、青年教师锻炼的随意性较强。不同性别、年龄的教师在锻炼频率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3.1.2 体育锻炼时间特征北京市共有70.9%的高校教师每次锻炼时间可持续在30 分钟以上,说明了大部分教师只要参加锻炼锻炼的持续时间就比较合理。其中男教师优于女教师,46-55 年龄组锻炼持续时间较短,不合理现象比较突出。不同性别、年龄的教师在锻炼持续时间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3.1.3 体育锻炼强度特征3.1.4 体育锻炼项目特征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因自身需要、喜爱不同而异。简便易行、投入较少的项目备受青睐,选择呈多元化趋势。3.1.5 体育锻炼空间特征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公共健身场地、社区健身园地以及住宅小区空地,这与教师实际生活情况基本吻合。3.1.6 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特征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锻炼、与朋友同事及家人一起。表现为以自发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为主;以行政手段组织锻炼为特征、以社区为特征以及以兴趣爱好为特征的辅导站、俱乐部等形式很薄弱。3.2 影响北京市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影响北京市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育态度、余暇时间、体育硬件、体育管理、学校体育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是主要因素。4.结论4.1北京市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频率符合体育人口标准比例低仅为19.5%,大部分教师未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参加锻炼时,锻炼持续时间较为合理,但总体强度偏低。不同性别、年龄的教师在锻炼频率、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强度方面差异均具有显著性。4.2北京市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因自身需要、喜爱不同而异。简单易行、投入较少、场地器材要求简单的项目备受青睐,选择呈多元化趋势。锻炼场地以单位公共体育设施和社区健身园地为主;参与体育锻炼主要是自发性的,形式以独自锻炼为主,与亲朋为辅,有组织开展体育锻炼的形式极其薄弱。4.3 影响北京市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育态度、余暇时间、体育硬件、体育管理、学校体育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是主要因素。
温育 张凯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
2011-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