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经验、问题与对策

研究目的:群众体育是一直是中国体育管理的重点工作,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在群众体育的发展中积累了不少有效的经验。当前,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改革关键期,中国正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 强国迈进,中国在群众体育发展中又有了一些新的政策与方法。本文旨在总结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经验,了解群众体育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为中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中 国群众体育的实践和独特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据分析法,通过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 讨未来群众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在群众体育的发展中,中国利用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契机,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和政府投入,扩大对特殊人群的照顾,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群众体育的整体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群 众体育发展存在五个问题:一是群众体育的投入机制和管理制度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二是承担群众体育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群众体育锻炼缺乏科学指导。三是群众体育 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体育消费的形式大于内容,而且城乡群众体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四是青少年体育发展问题突出,致使国民体质和人口质量存在巨大风险;五是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缓慢,总量 不足,质量不高,群众体育的组织建设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六是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反哺不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不足。结论: (1)群众体育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应加强政府的作用,培养群众健身意识,让体育回归育人与发展人的本质,通过体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群众体育的投入应有法律的保障,并有公共财政的支持,要依靠法律规定将健身场地的建设纳入居民区规划中,同时积极加强政策引导,引进社会投资,加强城乡健身体育设施建设。(3)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需要有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要利用财政资金保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权益,同时借助社会力量,形成多元化的群众体育组织体系和稳定的群众体育活动网络。(4)群众体育工作重点应在青少年体育上,要以学校为基础,普及青少年的健身知识,培养其锻炼意识,要把青少年体育纳入教育的基本目标。(5)非营利体育组织是群众体育开展活动的载体,要依托社区,扩大群众体育的社会基础。

李圣鑫

北京体育大学

国内会议

第14届世界群众体育大会

北京

中文

1-1

2011-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