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审视
研究目的:以北京市城乡群众体育发展为研究对象,根据北京市城乡群众体育发展的数据统计指标,审视在已有的体育管理体制和体育政策的指导下,北京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找出北京城乡群众体育不均衡发展的政策原因,探讨促进北京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走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研究结果:中国城乡群众体育均衡发展源于两类政策导向,一是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对城乡政治、经济、社会诸多领域工作的推动;另一方面就是一系列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发展规划与纲要对均衡发展的促进。根据《北京市第二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数据,各区(县)在已有的法规政策基础上制定颁布了本区域发展农村体育的新政策、新条例,同时执法队伍初步建立,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由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部门规定相互配套的地方体育法规体系,并且建立起依法行政的各项制度和运行机制。北京市现有乡镇182个,100%的乡镇设有体育管理机构。随着城乡体育协调发展指导方针的贯彻,北京市城乡群众体育项目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三年间,13个区(县)共办的竞赛活动有1022次,体育培训有169次,体育表演活动有172次。从北京市城乡群众体育经费的投入情况来看,北京市8个城区群众体育经费的投入平均为1083.90万元,10个郊区(县)平均达到1255.12万元,郊区(县)明显高于城区。但如果考虑政府体育财政投入的存量,城区体育经费的总体水平和人均水平还远远高于郊区(县)。在城乡群众体育活动方面,8个城区自办群众体育活动平均达到332次,10个郊区(县)平均380次,郊区县高于城区。8个城区市级体育生活化社区数量平均达到12个,10个郊区(县)平均为6个,城区明显高于郊区县。就场馆分布而言,城八区场(馆)数目占了北京市总数的1/2多,郊区(县)的场(馆)数目虽然有所增加,但总数和增加速度与城区相比均有差距。研究结论:北京市城乡体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但群众体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不均衡的实质是资源的不均衡,而体育公共资源的分配是由公共政策来执行的,因此,政策及制度是造成体育尚未均衡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与城乡二元结构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首都城乡体育差距形成的直接原因;城市取向的体育政策,是造成和加剧城乡体育差距的内部原因。当前,应以现代公平理论和城乡统筹发展观为指导,确定首都城乡体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理念;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统筹城乡体育资源配置;建设良好的体育生态环境,塑造居民积极的生活态度。
郝晓岑
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部管理学教研室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
2011-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