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干扰素信号通路STAT蛋白核转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呼吸合胞病毒(RSV)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后,对Ⅰ型干扰素(IFN)和Ⅱ型IFN等诱导的JAK/STAT通路蛋白活化后核转移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的长骨中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培养和刺激后得到BMDCs。将BMDCs接种于带小室的玻片上,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的RSV感染细胞,并设紫外线灭活的RSV(UV-RSV)和培养液(media)刺激为对照。在培养24小时后,分别用100 U/mL的IFN-β刺激30 min或0.64pmol/L的IFN-Y刺激45 min,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STAT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未感染的BMDCs中,STAT1和STAT2蛋白主要存在与细胞浆中,当用IFN-β刺激BMDCs后可见到明显的STAT1和STAT2蛋白向细胞核转移,核转移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89.0±4.6%和83.7±5.1%,与未处理组(NT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RSV感染后,发现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较IFN_B刺激组明显减少(P<0.01),说明RSV感染可以抑制IFN-β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应用UV灭活的RSV感染后与IFN-β刺激组相比STAT1和STAT2蛋白核转移阳性细胞数却没有明显减少(P>0.05)。用IFN-Y刺激BMDCs后也可见到明显的STAT1蛋白向细胞核转移(阳性细胞为85.3±6.4%),而RSV感染后与IFN-Y刺激组相比STAT1核转移阳性细胞数(79.3±4.9%)却未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RSV感染BMDCs后,能特异性地抑制Ⅰ型IFN诱导的STAT1和STAT2蛋白的核转移,而对Ⅱ型IFN诱导的STAT1蛋白的核转移却没有影响。

呼吸道合胞病毒 骨髓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 信号通路 STAT蛋白 核转移

揭志军 冯净净 宋志刚 张悦 郭雪君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上海 20024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内科上海 200092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生物安全部 上海 20150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内科上海200092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

乌鲁木齐

中文

147-158

2012-09-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