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牛γ干扰素的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测定

  通过RT-PCR从经ConA刺激诱导的奶牛脾脏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出牛γ-干扰素(BoIFN-γ)cDNA,克隆到真核载体pVAXl中,测序结果显示pVAXl中的插入序列BoIFN-γ基因与已报道序列一致。用重组质粒pVAXl-BoIFN-γ转染COS-7细胞并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结果显示BoIFN-γ在COS-7细胞中得到成功表达。将BoIFN-γ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pGEX-6p-1后,分别转化重组表达菌BL21(DE3)、BL21后,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SDS-PAGE分析表明两种重组蛋白均可实现可溶性表达,大小分别为23和43 kDa。将含信号肽BoIFN-Y基因克隆到转座载体pFastBacTMl中并转化DHlOBac,通过位点特异性转座将BoIFN-γ基因整合到穿梭载体Bacmid中并通过脂质体转染Sf9昆虫细胞,产生重组杆状病毒rBac-BoIFN-γ,重组病毒传代扩增感染Sf9细胞后,通过问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BoIFN—γ在杆状病毒系统中获得表达。使用MDBK/VSV细胞系统测定rHis—BoIFN—γ、rGST—BoIFN—γ以及rBac—BoIFN—γ的抗病毒活性,其效价分别达到8.389×107 u/mg、6.554×105 U/mg、4.096×104 U/mL,三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重组牛Y-干扰素的获得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材料。

牛γ干扰素 基因表达 抗病毒活性 重组质粒

徐正中 陈祥 孟闯 孙林 黄金林 潘志明 耿士忠 焦新安

扬州大学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扬州 225009

国内会议

2012第四届中国兽药大会

北京

中文

806-809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