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模式”的宪法学透视

  中国1949年后头30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理想,但改革开放的30年确实创造了一个经济成功的奇迹。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谈论“中国模式”,必然落入左倾极端主义陷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首先和主要证明了创新性宪法要素的强有力经济功能。中国经济长期孤军冒进,没有性质相近的宪政体制与之协调配合,因而存在着盛极转衰、突然崩塌的危险。应该真正面对和回应国民日益增长的基本权利保障需求,调整对社会基本矛盾的估计,向公民提供更高层次的公共产品。政治体制改革最基本的要求是公权力运作完全回归宪法,实行宪政。“中国模式”的提法阻碍中国政治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没有学术前景和政治前程。今日中国能对整个社会生活发挥关键影响力的基点,已经从经济领域转移到政治法律领域。中国到了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时候了。

政治体制 制度改革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童之伟

作者童之伟为华东政法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

北京

中文

474-486

2012-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