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小秦岭中矿带金矿田成矿构造分析

  小秦岭金矿田中矿带是在老鸦岔背形翼部韧-脆性剪切带的基础上由含矿流体贯入形成的含金石英脉,其不仅延伸较长、延深较大,而且矿脉较宽,展布有文峪、东闯、杨寨峪、长安岔和金硐岔等大中型金矿。在概述成矿地质背景、归纳矿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成矿地质作用,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源,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贯入到早期韧一脆性剪切带中积聚结晶,形成一条或多条规模较大的含金石英脉,甚至出现研究区主矿脉所占有的金属储量超过矿区50%~90%的金属储量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不要依据矿权的划分来评价矿床规模,而应根据矿脉的自然展布来统筹评价矿床规模,包括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勘查工作。

金矿床 成矿作用 地质构造 分布规律

王杏村 崔燮祥 王铮 李斌 牛树银 燕建设 孙卫志 孙爱群 冯建之 陈超 徐建昌 王社全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河南省金银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深部预测重点实验室,河南洛阳 471023 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 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第三届黄金科学技术论坛暨黄金及贵金属深部探测技术与理论研讨会

烟台

中文

96-103

201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