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禅修与其模拟作业态脑电分析中具象思维形式主成分因子分布的特异性

  “禅”来源于6000年前的古印度,自汉唐随佛教传入中国,一直是佛教修习的核心内容之一,与中国文化的全面融合当始于唐初盛世的三教合一,禅修也于此时被中国化,融入了医家、儒家、道家的修习训练方法,自成系统被定义为佛家气功。经过数千年实践,不仅是宗教体验的成分,又是对人类心理过程的充实与丰富,包含着具有东方特色的心理学内容。禅修的研究己成为国际性热点,是当前国内外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在对国内外气功科研深刻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其融入了现代心理学与中医气功学,将禅修操作的心理过程纳入到心理学范畴,对东方特色的心理学加以补充和丰富。本文立足于禅修的操作过程,运用EEG检测手段,同期对照禅修与模拟禅修脑电活动的差异,在比较中探索禅修操作中具象思维形式的特异性脑电信息,为将禅修定位为佛家气功提供了实验学证据。根据实验规程和技术路线,进行安静态和修炼(模拟修炼)等程序操作,同步记录全部操作过程的脑电地形图。提取实际功率指标数据,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操作状态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禅修操作状态的脑电特异性。

佛家气功 禅修 具象思维 脑电信息 分布特异性

翟向阳 刘天君 魏玉龙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08 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朝阳区 100029

国内会议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五届医学气功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议

北京

中文

84-91

2012-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