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易经三才与和谐自然

  二十年前全世界二十多位诺贝尔获奖者在欧洲召开大会商讨人与人在二十一世纪和平共处,最终结论二十一世纪人与人和平共处应回到2000年前的中国远古思想,即关于物我关系、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哲学伦理理念。《易经》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2000年前的中国贤者就讲,人类对待自然既要使自然符合人类的愿望,不屈服自然,又不能破坏自然,人应接纳天意并有序的在传与地下。宇宙自然是大天,地是单体的小天地;人是天地的灵感使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自然万物繁衍生长而共生共荣,这是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或者说是环境道德观,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宝贵贡献。随着人类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在利用改造自然而获取利益的同时,也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从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连绵不绝的地震、洪涝、海啸以及严重的生态危机,迫使必须正视和杜绝对大自然“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自取灭亡”式的野蛮行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易学理念思想,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态平衡。

《易经》 哲学伦理 自然 生态平衡

杜冬野

中华周易协会

国内会议

第八届中华易学大会暨龙年国际堪舆专家论坛

西安

中文

29-30

2012-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