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水位变动下的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以三峡水库白夹溪为例

  三峡水库蓄水后形成的消落带,其生态环境既是严峻考验,也是生态机遇。大面积消落带植被在出露的生长季节所蓄积的碳及营养物质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加以妥善利用,就可化害为利。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着眼于消落带的生态友好型利用。立足消落带向增加碳汇、生物生产、环境净化等多功能生态经济效益转变的需求,探索消落带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工程模式。自2008年以来,在三峡库区澎溪河一级支流白夹溪消落带实施了包括基塘工程、林泽工程、鸟类生境再造等生态工程。论述了水位变动的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设计原则、工程实施内容,简要分析了生态工程的效益。最后指出,三峡水库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的未来努力方向是将基塘工程、林泽工程、生境再造工程与生态经济结合起来,开发消落带生态友好型利用的综合集成模式。

生态工程 人工湿地 优化设计 环境效益

袁兴中 熊森 刘红 李波 王强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 重庆市开县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重庆 开县 405400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重庆大学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4

国内会议

三峡水库湿地保护与生态友好型利用国际研讨会

重庆

中文

24-26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