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消落带湿地碳储量及空间格局特征
以GIS为支撑,以三峡水库消落带的空间关系、高程变化和坡度分布为基础,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带碳储量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带碳储量(单位:tC)约为514 862.3 tC;不同高程带碳储量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高程带160~170 m、150~160 m、170~175 m、145~150 m,其中高程带160~170 m的碳储量最高为229 367.46 tC;不同坡度带碳储量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坡度带5°~15°、0°~5°、15°~25°,其中坡度大于25°的区域,由于水流冲刷和基岩出露,植被生长稀少,因此不考虑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储量,估算该区域碳储量为0,这也是不同高程带和不同坡度带计算出来的碳储量相差较大的原因。研究认为三峡水库独特的调节方式和消落带植被夏季生长茂盛可吸收并积累大量碳,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同时在迭加土壤、气候、人为干扰等多种因素后,碳储量表现出了明显的沿高程梯度和坡度梯度变化的趋势。
植物生态学 碳储量 空间格局 数值计算
孙荣 袁兴中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西南资源开发与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0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75-78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