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論孫思邈對中醫針傷科的貢獻及對現代針傷醫學的啟發

  孙思邈这位唐代的医药学家把行医施仁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其所着的《大医精诚》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孙思邈对中医针伤科的贡献在于丰富了针伤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其掌握了经络穴位的理论和技术。关于针灸他主张选穴要少而精,同时创造了以痛为俞的“阿是”穴;另进一步从《内经》有关”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肉”的指导思想中发展至”补骨髓”、”坚筋骨”、”长肌肉”的思想,体现在《要方·备急》中,对于因跌打压撞等损伤运用至今仍是常用法。

孙思邈 经络穴位 针伤疗法 《大医精诚》

林正哲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

国内会议

第一届海峡两岸药王孙思邈中医药论坛

台北

中文

299-302

2010-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