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的观念:试析中国动画理论研究的误区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动画理论界掀起了一派中讨传统动画理论的高潮,至今不表,其依据是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电脑图像改变了传统动画的范围和定义。本文认为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通过对动画概念范围和定义的讨论,本文指出了一部分高科技电脑仿真图像并不属于动画,因为电脑的仿真过程背离了动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而另一些在形式上与动画相似的电脑图形,如广告、游戏等,也仅是非叙事的“动画”。非叙事动画在新媒体艺术和产业中一般来说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存在,仅是构成其众多因素(如交互、沉浸等)中的一个,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动画作品形态。另外,非叙事动画的形成往往依赖于程序的自动生成,而非一般动画在“逐格”之间人为因素的介入,与传统的叙事动画有实质的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因此,非叙事动画其实是一种程序生成的、半机械的“动画”,介乎于一般动画与非动画图像之间。混淆各种不同概念的后果将会(已经)给动画的“产、学、研”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另外,本文还指出,动画“新观念”的提出,除了在学理上不能成立,在逻辑上亦有不合情理之处。
动画影片 艺术创作 理论创新 叙事艺术
聂欣如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006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75-279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