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儿童智力残疾十年追踪调查报告
目的:1996—1997年在洛南县,开展0~6岁儿童精神发育迟缓的筛查与诊断工作。2005—2006年对前期筛查诊断的精神发育迟缓儿童进行追踪调查,并检验儿一心量表的长期预测效应。方法:第一阶段筛查采用DDST量表初筛,继而采用儿一心量表进行诊断。第二阶段对本项目前期(1996/97年)在洛南县筛查诊断的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联合型瑞文测验和0-初中生社会适应性行为量表评估,其中部分儿童进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验。结果:在5933名接受筛查的儿童中,DDST筛查阳性者共788人,筛查阳性率13.3%。经儿-心量表评估共诊断精神发育迟缓儿童55名,患病率0.95%。其中,轻度发育迟缓28例,中度发育迟缓17例,重度发育迟缓7例,极重度发育迟缓3例。在十年后55例诊断为精神发育迟缓儿童均完成追访,经瑞文测验符合智力低下诊断标准者40例;经适应性行为评估符合智力低下诊断标准者35例;瑞文测验和适应性行为评估符合智力低下诊断标准者30例。结论:1996—1997年洛南县发育迟缓儿童患病率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一致,提示当时该地区碘缺乏状态并未显著影响到儿童的发育。儿-心量表评估儿童的智能发育,具有较好的阳性预测价值。
儿童 精神发育迟缓 发育筛查 发育诊断 智力测验 流行病学调查
石琳 李明 张致祥 Karin sonnander 姜丽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and caring sciences,Uppsala University 北京大兴区妇幼保健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3-147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