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组合型ELAD生物人工肝治疗肝功能不全及衰竭病人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目的:研究组合型生物人工肝-体外肝脏支持系统(extracorporeal liver assistance device,ELAD)治疗肝功能不全及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6年12月在解放军302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亚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及肝功能不全患者48例,年龄15岁~66岁,病因不限,10%<PTA≤50%。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首先进行一次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血浆置换量2500~3000ml,血液流速100ml/min,血浆流速30ml/min;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治疗2~4小时,采用前/后稀释法,血液流速120ml/min,置换液流速2L/h,超滤量视病情决定。然后接ELAD生物人工肝治疗,其核心部分为含400克左右C3A细胞的生物反应器,治疗时间48~72小时,最长120小时。对照组只进行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内科治疗基本相同。以血浆置换前的指标作为基线,于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分别检测肝脏功能、凝血功能及各器官系统功能,并随访至84天。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经正态性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正态分布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生存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23例(69.7%),肝移植1例,死亡9例。对照组治愈好转7例(46.7%),肝移植4例,死亡4例。对未行肝移植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P=0.05, Wilcoxon检验p=0.016,提示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ELAD生物人工肝能够明显促进患者体力恢复,显著降低胆红素,近期生存率较对照组有较明显提高。

肝功能衰竭 生物人工肝 体外肝脏支持系统 临床应用 疗效评价

辛绍杰 陈菊梅 赵军 王业东 张晶 郑素军 韩大康 陈煜 段钟平

解放军302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

洛阳

中文

53-56

200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