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猪药物性急性肝衰竭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NAC治疗D-氨基半乳糖诱导建立的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以观察NAC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效果以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D-氨基半乳糖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后,治疗组于静脉导管滴注D-氨基半乳糖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分别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150 mg/kg,50 mg/kg,100 mg/kg进行治疗;对照模型组同期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生存时间。D-氨基半乳糖给药前0小时、给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60小时取血检测肝功生化指标、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变化,并分别肝穿留取肝脏组织标本做HE染色、PCNA和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酶技术(TUNEL)检测。结果:治疗组动物经药物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一般状况未见明显改善。对照组动物平均存活时间为64.7±8.7小时,治疗组平均存活时间为66.2±10.6小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动物在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后,血清ALT、AST、总胆红素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在某些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时间点,治疗组GSH、SOD含量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在12小时、24小时、60小时,治疗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肝穿组织标本经HE染色后,可以观察到各组都存在着围绕小叶中央静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治疗组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进展,肝组织坏死面积均逐渐扩大。治疗组肝组织除60小时组外,病变程度均轻于对照组。治疗组肝组织24小时PCNA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对照组肝组织48小时Caspase-3染色及原位末端酶技术(TUNEL)检测,阳性细胞数均多于治疗组。结论:NAC治疗可以部分改善肝衰竭动物的肝脏功能,增加血清抗氧化剂SOD、GSH的含量,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产生,并能减少肝衰竭动物肝组织的细胞凋亡,减轻肝组织的损伤程度。
急性肝功能衰竭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 疗效评价 动物模型
任锋 陈煜 张培豪 赵军 刘旭华 段钟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中心
国内会议
洛阳
中文
250-262
200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