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近代中日教育交流回眸

  在近代与中国进行教育交流的国家中,中国与日本的教育关系最为密切与复杂。作为曾经的中国的学生,日本在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汇的过程中,发生了文化方向的转变,较早走上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也由学生的身份一跃转变为教师,使得中国民众在向日本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带着对错失发展机遇悔恨,而且还有一种对关系易位的慨叹与尴尬。同时,日本还是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中转站,中国在学习西方文明时选择了日本发展模式。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认为,中日之间具有“同文同种”的关系,因此在学习另外一种文明的时候会遇到相似的文化障碍,而学习日本的发展模式则可借鉴它的有益经验,避免它走过的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与日本的教育交流是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的重要途径。但是,中日之间的教育交流又是伴随着交流与分歧、合作与斗争的。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就昭然若揭,因此,作为日本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教育合作与交流不可避免地带有殖民与侵略的目的,中国知识分子学习与借鉴日本教育的过程,又是保护、捍卫民族教育与文化独立性,坚定不移地与日本文化侵略抗争的过程。因此我们说,近代时期中国和日本的教育交流是频繁的、密切的、重要的,同时也是复杂的、矛盾的,它对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大帮助,同时对于在今天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如何开展中国与外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也具有重大的启示。

近代教育史 中日交流 民族教育 文化独立性

曲铁华 马艳芬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30024

国内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西安

中文

363-370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