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臺北市中等學校教學輔導教師制度93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研究

  本文旨在了解台北市中等学校教学辅导教师制度93学年度试办之现况、成效与困难。研究方法兼采问卷调查以及半结构式访谈,以“教学辅导教师制度实施成效意见调查表”以及“教学辅导教师制度实施成效访谈纲要”为研究工具,研究母群体共219人,其中教学导师81人、伙伴教师91人以及行政人员47人。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3.6%,可用率为97.3%。而访谈部分则采取滚雪球取样方式,从试办学校抽取教学导师4人、伙伴教师4人、行政人员5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br>  根据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式访谈结果,研究发现教学导师制度实施之后获致下列成效:<br>  一、教学导师和伙伴教师各主要互动方式对伙伴教师专业成长的帮助上,以“教学导师入班观察与提供教学回馈”、“没有固定讨论时间,伙伴教师一有问题就向教学导师请教”、“非正式的情感联谊活动”等三项的助益较大。<br>  二、受访者对于“教学导师与伙伴教师的互动方式”、“教学导师与伙伴教师的互动品质”、“教学导师与伙伴教师的互动频率”、“学校对教学导师制度的实施成效”皆感到满意。<br>  三、教学导师所发挥的功能获得相当高程度的肯定,其所获同意度依高低顺序排列如下:“协助建立学校同齐互动文化”、“协助教师解决教职生活适应问题”、“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省思”、“协助教师进行班级经营”、“协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协助教师持续专业成长”、“协助教师进行学生辅导”、“协助教师增强教学能力”、“协助教师进行亲师沟通”。<br>  四、受试者认为推动教学导师制度曾遭遇的困难主要有“教学导师与伙伴教师任教年级未能配合”、“伙伴教师教学或行政工作负担沉重”、“夥伴教师没有减少授课时数,缺乏与教学导师进行互动的时间”、“伙伴教师未接受足够的教学导师制度职前、在职训练”等问题。<br>  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研究建议,以供教育行政机关、教师研习中心、试办学校之参考。

中等学校 管理制度 教师队伍 评价体系

丁一顧 張德銳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師實培育中心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国内会议

2006年华人社会的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

澳门

中文

370-386

2006-04-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