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类、蛋白质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信号挖掘研究
目的:探索性的使用比例失衡报告信号挖掘算法对多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信号挖掘研究。方法:采用五种方法(PRR,ROR,X2,BCPNN,MGPS)对上报至上海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004年至2011年间的进行分析。结果:41种多肽类、蛋白质类药物中,18种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药物与药物不良反应的配对有126对,按以上五种方法依次发现了126个(100%)、126个(100%)、106个(84.13%)、70个(55.55%)和37个(29.37%)药物不良反应可疑信号。所有的聚乙二醇干扰素类导致白细胞减少的EB05的图表显示,2006年EB05值最大(>4)。结论:PRR和ROR监测的信号最多,且可疑信号之间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尽管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但只要监测可疑信号及时,就可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多肽类药物 蛋白质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临床用药
代菲 顾文华 陈静 栾志鹏 储文功
第二军医大学药事管理教研室,上海,200433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19-124
2012-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