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预防免气管黏膜损伤的导管套囊内最低有效压力

  目的:探讨防止兔气管黏膜损伤的气管导管套囊内的最低有效压力。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2.5 kg。麻醉后向气管内插入ID3.5cm带套囊气管导管并向套囊内充气。使用三通分别连接压力弹簧表和注射器测量和调节套囊内的压力。维持套囊内压力在预定水平2h后处死大白兔,切取套囊压迫区气管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如果光镜下病理切片显示黏膜受损就定义为压力实验“阳性”,相反就定义为压力实验“阴性”。气管导管套囊内的压力由起始压力设定为50cmH2O,如果前一只兔的压力实验为“阳性”,则下一只兔的气管导管套囊内的压力就降低5cmH2O,反之,前一只兔的压力实验为“阴性”,则下一只兔的气管导管套囊内的压力就升高5cmH2O,直到观察到六个从“阴性”到“阳性”的交叉点后终止全部实验。防止50%和95%的兔发生气管黏膜损伤的套囊内最低有效压力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防止50%的动物发生气管黏膜损伤的套囊内最低有效压力值Preso为24.83cmH2O(95%可信区间:21.27.00~28.29cmH2O),防止95%的动物发生气管黏膜损伤的套囊内最低有效压力值Pre95为18.19cmH2O(95%可信区间:14.29~22.31cmH2O)。结论:维持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在短期内有效防止兔气管黏膜损伤。

临床麻醉 气管黏膜损伤 导管套囊 最低有效压力

阮履强 周军 王洪阳 王利洋 罗林丽

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麻醉科 641001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麻醉科 610041

国内会议

全国第十二次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

昆明

中文

115-117

2012-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