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选本”到“国文读本”:桐城文章与文学教育的转型
乐于从教、安身学校、善编“选本”,乃桐城派独特的文化符号。以1905年废科举为界,桐城派的文学教科书,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古文选本”,以《古文辞类篡》为核心;后期是“国丈读本”。林纾、吴阁生、吴芝瑛等均编有此类学堂国丈讲授之读本。桐城选学与桐城文章不仅深刻影响了清代、近代的文学教育。在新学兴起、教育转型之进程中,亦独树一帜。其历史变迁由此而意味深长。“古文选本”演变为“国文读本”,“古文”蜕变为“国文”,使“古文”从旧学必修之技能变成了新学人文素质之养成;既昭示了传统文化的困境,也反映了文学教育的转型。
文学教育 桐城派 文化转型 文化符号
吴微
安徽师大文学院中文系
国内会议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长沙
中文
644-664
2012-03-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