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汉译史中第一部德国诗集:《德诗汉译》

  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中。由中国人翻译的外国诗歌最早应始于王韬在《普法战纪》(1873)中与张芝轩合译的两首西洋诗歌:一是《法国国歌》(即《马赛曲》),二是德国爱国诗人阿恩特(E.M.Amdt,1769-1860)的《祖国歌》。此后外国诗歌的翻译不断面世。但这些翻译诗歌多是零散的篇章,幸而后来有了苏曼殊编译的四部诗集:《文学因缘》(1908)、《拜伦诗选》(约1909)、《潮音》(1911)和《汉英三昧集》(1914),为近代诗歌翻译增添了光辉。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应时的《德诗汉译》(1914)的出版,它不仅是汉译史上第一部德国诗集,也是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第一部国别诗歌选集。因此,它的问世具有双重的开创意义。这是《德诗汉译》在翻译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不可等闲视之。令人高兴的是,新世纪以来,已开始引起治德国文学专家的关注,但仍留有研讨的巨大空间。

《德诗汉译》 德国诗集 汉语翻译 近代文学

郭延礼

山东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长沙

中文

157-163

2012-03-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