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何以“无闻”?--论德富芦花的《不如归》与外交侦探小说在晚清的接受
12:1,这是晚清翻译日本文学家德富芦花的作品的一个数据,即12篇外交侦探小说比1篇言情小说。前者先于后者进入中国。然而,德富芦花在中国的大名缘自《不如归》,这是中国向来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言情小说;而他翻译的外文侦探小说至今鲜有问津。“外交”反映了时局。“侦探”则带有“启蒙”与“科学”的色彩,二者的结合在晚清却惨遭冷遇,时至今日也被研究者所漠视。奉论通过对《不如归》诞生前后的社会背景及创作背景的发掘,填补当下研究中的一些盲点。同时,结合对外交侦探小说在晚清的译介的整理,探讨同处于近代转型期的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学观。
德富芦花 《不如归》 外交侦探小说 晚清时期
李艳丽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国内会议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长沙
中文
321-333
2012-03-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