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循环变化规律

  目的:用右心导管(Swan-Ganz导管)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分析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循环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肺挫伤致ARDS患者(挫伤组,18例)和无肺挫伤且无ARDS的多发伤患者(对照组,22例),记录两组置管即刻及伤后12、24、36、48、60、72 h肺动脉收缩压(PAS)、肺动脉舒张压(PAD)、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舒张压与肺动脉楔压梯度(PAD-PAWP)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比较各参数在组内和组间的差异。结果:肺挫伤致ARDS存活患者ELWI先轻度增高,再继续增高,之后逐渐回落;PAS、PAD和PAD-PAWP伤后明显增高,之后逐渐回落,其中PAD-PAWP的恢复早于其他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挫伤组置管即刻PAS(mmHg,1mmHg=0.133kPa)、PAD(mm Hg)、ELWI(ml/kg)即明显升高(PAS:57.0±3.6比26.0±2.7,PAD:32.0±2.7比18.0±1.8,ELWI:15.0±2.0比5.0±1.5,均P<0.01)。挫伤组伤后PAS、PAD逐渐下降,至伤后60 h已降至对照组水平(PAS:28.0±2.0比29.0±2.2,PAD:16.0±0.9比15.0±2.4,均P>0.05);伤后 PAWP(mm Hg)低于对照组,部分有统计学差异(伤后24 h:12.0±2.5比15.0±1.9,伤后36 h:14.0±2.0比16.0±2.4,均P<0.01);伤后12 h PAD-PAWP明显高于对照组(13.0±3.6比1.0±1.2,P<0.01),随后逐渐下降,伤后48 h时已降至对照组水平(1.0±0.9比0.0±0.7,P>0.05)。与置管即刻比较,挫伤组伤后12h、24h ELWI(ml/kg)显著增高(18.0±2.3、17.0±2.2比15.0±2.0,均P<0.01),36 h至72 h ELWI显著降低(12.0±2.3、9.0±2.6、5.0±1.7、6.0±1.7比15.0±2.0,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挫伤组置管后即刻至伤后48h,PAS、PAD、PAD-PAWP与ELW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4、0.498、0.629,均P<0.01)。结论:PAS、PAD、PAD-PAWP和ELWI的变化规律可指导肺挫伤致ARDS患者液体治疗、机械通气和评估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挫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动脉舒张压 肺动脉楔压梯度 血管外肺水指数

杨万杰 赵雪峰 魏凯 冯庆国 王伟 刘晓智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300450

国内会议

20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1-9

201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