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能力与公民共同体社会资本--成功的村治何以可能?
在国家对乡村社会直接控制不断减弱的条件下,哪些因素才是村治绩效的最佳解释?代表东南沿海的闽东F村拥有良好的村治绩效,这无法由宗族等建基于地缘、血缘的传统地方性认同加以解释(但地方性认同可通过现代转换而成为社会资本)。包括非农就业、收入水平与财政能力的经济能力,以及建基于公民性之上的社区社会资本,方能很好解释成功的村治,强国家能力在幕后起了重要作用。改革与发展是提升村治绩效的必经之途。弱国家弱社会的现代性陷阱则导向不良村治。
村民自治 绩效评价 地方性认同 经济能力 公民性 社会资本 国家能力
林玮 沈一冰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系
国内会议
中国社会学2012年学术年会--经济社会学:理论评析与中国经验论坛
银川
中文
87-106
2012-07-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