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焙烧温度的CuOx/CeO2催化剂的结构演变及在CO-PROX的催化活性
氢源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来源主要是通过烃类及醇类的重整制得。由于甲醇来源丰富、价格便宜、运输和储存安全等优点,将其作为制氢原料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甲醇重整气中存在少量的CO在燃料电池的运行中极易导致电极中毒,因此必须将H2源中的CO含量降到20 ppm以下。通常采用选择性氧化消除CO,是简单、经济有效的办法。在众多的CO-PROX催化剂中,铜铈基催化剂,由于其低成本,高活性及其显著的选择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多数动力学机理研究表明,CuOx与CeO2界面的协同氧化还原性质是催化活性的决定性因素,但物种对催化活性影响的报道相对较少,本实验就是旨在研究经过热处理得到的不同Cu物种,对CO-PROX反应活性的影响。而且也已经有文献指出Cu(Ac)2在惰性气氛下经过不同温度的焙烧,可以得到Cu的不同物种,因此我们采取将Cu(Ac)2负载于CeO2经不同温度焙烧来制得催化剂,并用于CO富氢氧化反应。
催化剂 铜物种 氧化铈 固相研磨法 催化活性
吴肖霞 余强 董林
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京,210093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121-122
2011-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