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简化逐步破坏法的损伤后船体梁极限强度研究

  传统的基于线弹性理论的许用应力法指导船舶结构设计过于保守。而计及塑性变形,表征船体梁抵抗外力和变形最大能力的极限强度则更精确的给出了船体梁的极限承载能力。用极限强度指导船舶结构设计可以在保证船体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减轻船体重量,提高船舶营运的经济性。本文基于共同规范(Common Structural Rules)的相关规定,利用VB语言编制了损伤后船体梁极限强度的简化逐步破坏法计算程序。计算程序考虑到了损伤后船体梁有效横剖面的非对称性以及船体梁极限强度逐步破坏迭代计算过程中横剖面中和轴的平移和转动,可以实现对损伤后船体梁在中拱以及中垂工况下极限强度的计算。经Reckling23和Nishihara箱形梁极限强度的验证计算表明,本计算程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随后又对一艘大型散货船和一艘双壳VLCC的完整结构工况、碰撞破损工况、搁浅破损工况、结构局部凹陷工况进行了极限强度的计算,根据程序计算结果对散货船及油船总纵结构强度与其各自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讨论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对散货船、油船强度设计的建议。

简化逐步破坏法 船舶结构 破损计算 极限强度

胡胜谦 张延昌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国内会议

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哈尔滨

中文

1-9

2011-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