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央企重组”--基于宏观成本与效益的视角

  1981-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高储蓄和高投资,但2000年以后,这种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局限性凸显,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投资效率降低,宏观成本提高。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国企重组”已完成微观制度建设的任务,企业重组发生转向,“央企重组”的目标不再是提高微观效益,而是重塑经济结构,降低宏观成本,提高宏观效益。

国有企业 企业重组 宏观成本 宏观经济效益

刘晓善 贾颜东

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昆明 650221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财税处北京 100800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中国财务年会

昆明

中文

1-4

2011-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