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市1991-2010年青少年机能运动素质变化趋势

  目的:为了解北京市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进而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方法:利用1991-2010年北京市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机能与运动素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分别在北京市6个区的40所中小学和两所大学的7-22岁9421名学生进行监测。结果:20年来,反映学生生理功能的肺活量水平有所改善,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小学男女生肺活量水平呈上升趋势,农村中小学男女生明显下降;19-22岁大学生城市男、女生明显上升,而乡村却略有下降;但整体水平要好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和耐力跑,北京市7-22岁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其下降幅度大学大于中小学、城市大于乡村;1991-2000年的10年中城市和乡村降幅不明显,而2000-2010年的10年中降幅较大。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爆发力城市要好于乡村,表现出城市上升、乡村下降及大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北京市7-2 2男生的肌力素质城市和乡村整体水平下降,尤其7-12岁乡村下降明显;女生的肌力水平城市下降,乡村上升,乡村好于城市。身体的柔韧性7-22岁城市上升,乡村下降。结论:北京市7-22岁大、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各项指标仍不容乐观。本次调查结果突出的反映出乡村学生在肺机能、速度、耐力等方面指标的明显下降,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农村学生的体育活动提供保障。另外,大学生的机能、素质指标下降的幅度普遍大于中小学。尤其近十年来降幅明显,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因此,经常参加锻炼,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养成运动习惯,可促进各项运动素质的发展,对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青少年学生 身体素质 体育卫生 健康水平

潘勇乎 高爱钰 石晓燕 宋玉珍

北京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

国内会议

北京预防医学会儿少青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校卫生保健研究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12

2012-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