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作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病情轻重不一,以中青年多见,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起病隐匿,出现症状时往往病情较重;患者相对年轻,医学知识缺乏等,往往重视不足;病程长,疾病过程达数年至数十年;由于一般发现较晚及西医治疗无特异性,预后不良;是一种以心为主,涉及脾肺肾肝的一种多脏器疾病。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心气亏虚为本病之基础,此基础上可出现心阳不振、气阴亏虚,或出现血瘀、水停、痰湿等标实证候,终致虚实错杂、迁延难愈。瘀血、水湿等病理产物又可阻碍气机运行,互相影响,是疾病发展及加重的重要因素。发病多虚、瘀、水湿交杂,单纯实证少见。辨证治疗上,本病以虚实为纲,从气血津液辨证论治,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气虚血瘀水停、阳虚血瘀水停等是临床常见证候,也可反映疾病的变化趋势。根据其病机特点及临床证候规律,治疗以补益心气为本,活血、利水、解毒以祛邪,后期则阳虚、血瘀、水湿交结,治以温阳、活血、利水。治疗应根据疾病之不同阶段,缓急之不同,标本之偏重,治以不同。常用补气药如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等,阳虚则应用附子、桂枝、干姜、椒目等温阳。活血利水药物在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常用药物益母草、赤芍、川芎、丹参、红花、桃仁、泽泻、泽兰、葶苈子、桑白皮、车前子等。本文在临床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以逆转心室重构、缩小心脏为本病治疗根本目的,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治疗本病。特别对于低血压患者应用升阳举陷法,使患者维持一定血压,能够充分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其发挥最大作用,中西医治疗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疗效,很多患者心脏大小、心功能恢复正常。当然,本病是个慢性过程,需要长期治疗,并需要患者密切配合。

扩张型心肌病 病理机制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

王振涛 韩丽华 曾垂义 柴松波

郑州市,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科,450011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

北京

中文

386-389

2012-0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