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西方传教士对儒学的认识
晚清时期,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播基督教,减少传教中的文化障碍,采取了“孔子加耶稣”的传教手段。为此,不得不对儒家经典、儒学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解与研究。出现了《自西徂东》、《孔子基督为友论》等著作。他们从维护上帝是唯一真神的信仰出发,论证了儒学的非宗教性质,并给予孔子非偶像的无神论者、伟人、先知等世俗性的定位。他们深知儒学在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民众心理尤其是士大夫中的地位与意义,懂得必须理解、借助儒学的某些思想与礼仪来转播基督教福音,因而作了一些会通儒学与儒学、会通中西文化的工作。他们对儒学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非儒家文化圈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研究”。西方传教士的儒学观,对我们认知儒学与传统文化的价值有借鉴意义。
儒学观 西方传教士 学术思想 晚清时期 文化交流
俞祖华 胡瑞琴
鲁东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06-417
200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