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565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cancer,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71年1月-2011年11月间我院诊治的565例双乳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同时性双乳癌(bilateral synchronous breastcancer)和异时性双乳癌(bilateral asynchronous breastcancer)在发病年龄、发病间隔、月经情况、家族史、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淋巴结数目、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异时性双乳癌首发癌年龄要早于同时性双乳癌(P<0.05)。同时性/异时性双乳癌在家族史、肿瘤体积、临床分期、腋淋巴结数目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双乳癌两侧病灶内分泌受体表达一致率高于异时性双乳癌(P<0.01)。无论同时性或异时性双乳癌其第二癌的肿瘤体积、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情况都优于第一癌。同时性双乳癌与异时性双乳癌五年无病生存率与十年总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第二癌与第一癌可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癌灶。单侧发生乳癌之后对侧乳癌发生的累积危险度逐年增加,应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异时性双乳癌的五年无病生存率与十年总生存率之间均高于同时性双乳癌。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异时性双侧乳腺癌 病理特征 临床诊断

郝晓甍 张霄蓓 张晟 张瑾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乳腺三科 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女医师大会

北京

中文

235-237

2012-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