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乳腺癌干细胞影响的体内外研究

  目的:研究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hCCMSC)对人乳腺癌原代细胞及细胞系MDA-MB-231、MCF-7中乳腺癌干细胞体内和体外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体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人乳腺癌原代细胞及MDA-MB-231、MCF-7进行检测和分选ESA+CD44+CD24-/low的细胞为乳腺癌干细胞(CSCs),用软琼脂克隆实验进行乳腺癌干细胞的体外克隆培养。用CCK8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hUCMSC对CSCs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UCMSC对CSCs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SCID鼠移植瘤为模型,作体内抑瘤实验。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移植瘤中P13K及AKT的表达。结果:MDA—MB-231、MCF-7、原代乳腺癌细胞中ESA+CD44+CD24-/low表型的细胞分别占1.83%±0.28%、1.53%±0.16%及0.55%±0.17%。分选后的乳腺癌CSCs在软琼脂中的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未分选的乳腺癌细胞(P<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hUCMSC共培育的乳腺癌CSCs的生长受抑制,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乳腺癌CSCs与软琼脂底层的hUCMSC共培育后,克隆体积明显减小,克隆形成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与hUCMSC共培育的CSCs的G2-M期细胞数增高(P<0.05),凋亡细胞数增加(P<0.01)。中等浓度和高浓度hUCMSC治疗组的小鼠肿瘤体积和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低剂量组降低不显著(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浓度hUCMSC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13K和AKT蛋白的含量均明显减少(P<0.001)。结论:hUCMSC在体外和体内单独作用均可明显抑制乳腺癌CSCs的增长,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P13K及Akt蛋白激酶活性有关。

乳腺癌 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病理特征

马懿 郝晓甍 张晟 张瑾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乳腺三科 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女医师大会

北京

中文

237-240

2012-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