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运用交通心肾理论治疗慢性肾衰心血管病变浅析

  确切地理解中医心肾相交的生理病理联系,并运用心肾相交理论阐释慢性肾衰并发心血管病变,认为心肾不交是其主要的病因病机,并提出临床上“交通心肾”的治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思路与探索。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是一组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肾功能损害及进行性恶化,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出现的一系列水肿、少尿、贫血、乏力、恶心等症状和水电介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紊乱等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CVD)密切相关,患者CVD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很高。一项针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病率为16.5%,左心室肥厚(LvH)为58.5%,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27.7%,脑卒中(CVA)为5.6%,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为31.5%。

慢性肾衰心血管病变 病理机制 心肾相交理论 临床治疗 中医学

刘禹 童安荣

宁夏医科大学 银川,750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银川,750021

国内会议

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

福州

中文

251-257

2012-05-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