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膜分离技术分离筛选板蓝根抗炎作用有效部位研究
目的:分离并初步筛选板蓝根抗炎作用有效部位。方法:通过膜分离将板蓝根总提取物为不同截留分子量段,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初步筛选,再将有效分子量段用大孔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得到不同部位进一步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评价活性,最后通过特殊颜色反应确定有效部位化学性质。结果:板蓝根中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D)物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抑制率为40.29%,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板蓝根小于1000D物质中被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部分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抑制率为28.20%,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模型抑制率为17.76%,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颜色反应说明该部位主要为氨基酸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结论:板蓝根总氨基酸、总生物碱部位可能是其抗炎有效部位。
板蓝根 抗炎作用 膜分离技术 中药化学
陈凯 窦月 孟凡刚 田源 田景振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济南 250355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暨“龙津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
昆明
中文
98-102
2011-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