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地颗粒对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大鼠肾组织HGF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摘要)
目的:观察参地颗粒对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Anti-GBM肾炎)大鼠肾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实验前所有动物均留取尿测试尿蛋白总量,结果均无异常,模型制备方法参照Bhan et al,根据体重随机将动物分为四组:病理对照组,参地颗粒组,肾炎舒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建模后第5天起,参地颗粒组以5g/kg体重的参地颗粒溶于2m1的水灌胃(相当于60kg体重成人10倍剂量),肾炎舒组以2粒/kg体重的肾炎舒片溶于2ml的水灌胃(相当于60kg体重成人10倍剂量),同时病理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2ml自来水灌胃。各组灌胃每日一次,直至8周末。观察大鼠实验室指标变化,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肾组织HGF, 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病理对照组大鼠产生大量尿蛋白,第4周及第8周24h尿蛋白定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参地颗粒治疗后,尿蛋白减少,与同时期病理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同时期肾炎舒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第8周病理对照组大鼠血肌醉高于正常对照组(P<0.0l)。参地颗粒治疗后,血肌酐水平降低,与同时期病理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同时期肾炎舒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3.第8周病理对照组大鼠检查出现大量新月体和小管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参地颗粒治疗后,新月体减少与病理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肾炎舒组相比,差异亦不明显(P>0.05) 4.免疫组化TGF-β1染色结果:病理对照组大鼠免疫组化染色TGF-β1增多,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参地颗粒抬疗后,TGF-β1染色阳性细胞减少较病理组明显(P<0.05),与肾炎舒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5.免疫组化HGF染色结果:注射肾毒血清的各组大鼠肾组织HGF免疫组化染色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参地颗粒治疗后,HGF染色阳性细胞增多较病理组更明显(P<0.05),但与肾炎舒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nti-GBM肾炎大鼠肾组织TGF-β1、HGF蛋白表达均升高,参地颗粒可以升高Anti-GBM肾炎大鼠肾组织HGF,降低TGF-β蛋白表达,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参地颗粒 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细胞生长因子 蛋白质表达 动物实验
王亿平 姜益 任克军 刘家生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31
国内会议
威海
中文
246-247
2011-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